从电子厂工人到国企工程师:我和睡病斗争的岁月
我是一名有着十五年觉龄的觉主,生长在豫西的农村。还记得睡病第一次发作,是在2002年的暑假。假期过后,升入初二,我天天在课堂上趴桌子睡觉,书本上淌满了口水,一直到高中都是班里最后一排那个守着一张桌、一摞书的扫地生(守卫着最后排角落里的扫帚等卫生工具)。“睡仙”“睡神”“睡觉大王”等“美名”,一致的称呼,不同的腔调。刚开始,既懊恼又自卑,时间久了,也就麻木了。
06年暑假,读完高一,鉴于不拔尖的成绩和穷迫的家庭经济等因素,跟随着村里的同龄老乡走上了南下打工的道路。
那年秋天,来到广州进入一家电子厂,开始了黑白颠倒,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,工作中也并非一帆风顺。由于打瞌睡,错误不断,不良产品频发,经常拖整个班产能的后腿。最开始班长还悉心教导,后来不断地写检讨,接着又发展到被罚款。眼看罚款都不起作用了,领导只好给我分配了一个可有可无,无足轻重的打杂岗位(领导还算好心,没赶我走)。
07年的一天下午,车间设备发生故障。设备厂家派过来一位工程师。打开电脑,几分钟就把问题解决了。看的我好生羡慕。于是,心里就暗下决心,将来也想成为一名工程师,不用在车间的生产岗位上既受气,又受累,还看不到什么前途(就这工作表现,哪里还有前途可言啊,自己都鄙视自己)。勒紧裤腰带撑到08年7月份,攒了有一万多块钱。那时,我在网上搜到一家位于郑州的技工学校,就去进修了。从8月份开始,我就进入了为期两年的校园生活,跟之前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,睡觉还是占去了我课堂的一大半时间。
实习期间,在陕北的一个隧道工地上做了工地电工,高压带电作业是常有的事。考虑到此份工作既危险又操心,也没有很高的技术提升空间,在工地师傅的建议下,又回到了熟悉的广州。
没经验没能力没关系的工作初期,我在一家小型食品厂做维修工。辗转几份的工作经历,技能也提升了不少。从最开始的修门锁,捅宿舍楼的下水道,到现在可以设计电气电路图,编写设备自动化运行程序,技能可谓提升了不少,只是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仍然非常困难,每份工作都做不了太久,不稳定,经常跳槽。现在是在一家国企做工程师,但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,是哪块料呢?工作路上,我也还在一直探索的过程。
「我的睡病问诊之路」
初二年级的某周末,去帮有医生经历的姑父家牵牛犁地时,在田地的垄沟里,我边走路边牵牛边睡觉,一停下来小歇(牛负轭也需要休息的),躺在土地上面就睡着了,整个人一整天都是无精打采的。就是这种不同于常人的症状,被姑父发现了。过后,他给我开了补脑汁和归脾丸的方子。后来才知道,这方子是依据脑神经衰弱和脾虚(中医脾主气)的思路。照此方服了一个多月,整个人精气神上有了一些振作,但对于睡眠却没有太大助益。
浑浑噩噩中进入了初三的中考冲刺阶段。父亲带我到所属县城里的医院。挂脑科病号,按照医生的建议做的多普勒。结果,被诊断为脑神经衰弱。我说自己没有学习方面的压力,并问他有没有见过和我症状类似的病人,他摇了摇头。他要给我开药方,我就摆了摆手。
岁月的河流匆匆的流向了07年的广州。手头攒了几千块钱后,直接跑到中山三院,挂的神经内科专家号。此系副主任坐诊,了解到此病为嗜睡症,学名:睡眠中枢神经紊乱,只可调控,不可根治。做了核磁共振,脑电图排除了脑部损伤的可能。开了一些西药,吃了一个多月,不怎么见效(工作需要上晚班),没有继续服用。
2010年秋,在陕西的工地时,于网上搜到位于河北石家庄的一位退休老中医开的诊所,介绍此病的治疗效果挺不错。抱着万一的心态在来广州前,先拐到石家庄找到了该医生。连续吃了大约三个多月该所的药(中药),前一个半月的疗程,效果非常显著。吃药前,早上吃完早餐,会控制不住的睡会儿;吃药后,此症状逐渐消失。后续的疗程中,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善,也就没有继续服用。
2015年秋,一个偶尔的机会接触到瑜伽。至今每天早上坚持练习,逐渐地走路也极少再睡着了。
2016年6月份,到广东省中医院挂的睡眠科,开了三个月的药。前两个月效果挺好的,但到第三个月没什么进展。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,加上艾灸,一直到年底,虽没有根治,身体是得到了调养,整个人的身体状况有了一定的好转。
2017年后,没有继续之前的治疗,除了自己做艾灸会常常不小心睡着,去医院又很麻烦等种种原因之外,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,自己之前过于在意睡病,细致到医生让我晚上几时几点服药就真的一直掐着点来。与其把过多精力放在睡病上,我应该把精力放在生命中比睡病更重要的事情上,比如工作等等。我真正意识到,内心接受最重要。学会悦纳自己,接受自己得了睡病这个现实,不要过于把它当回事。过完年我就没怎么管过它,而是照着自己的节奏,工作生活,规律作息,坚持做瑜伽。偶尔也做一下冥想,冥想对我的调理也是挺管用的。
「个人的经验之谈」
结合自己的觉主经历,也分享一些我的生活经验。只需做到下面这三点,无论病症多么严重,坚持一段时间肯定会有所好转:
1.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;
2.规律的作息和饮食;
3.适当的运动。
这是“大道理”,实际的小细节,要靠自己把握和操作。
可听了那么多道理,依然过不好这一生,为什么呢?
理都懂但是做不到不是真的懂。只有真的理解并认同,我们才会去做;只有真的身体力行做到了,我们才是真正地懂得了这个道理。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“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:“执行力,执行力,执行力”。
感谢阿培发起并创办了微信公众号,磁场和公益项目明日醒醒等,让我们原本散落在不同角落里的颗颗渴望理解,支持的孤寂的心,有了交流的社区。
其实我们并不孤单,不是吗?
作者|春眠不觉晓 排版|壮壮
审稿|阿培 编辑|壮壮
您好!请登录